高雄關帝廟神明之靈驗與現代道教信仰之認知 | |
文 / 吳泰良
一、引言
筆者平時一有空特地前來高雄武廟路的「高雄關帝廟」,即便是路過,總是能夠看見許多虔誠的善男信女前來參拜,這裡除了主祀關聖帝君,也祭祀五路財神、觀音佛祖等諸多神明,全年都有許多慶典祭祀活動,廟宇附近又有市集,每天熱鬧滾滾,而廟堂裡面,時時可以遇見祈求平安、求姻緣、求事業、求考運等等的信徒。因此,信奉關聖帝君的善男信女是如此依賴、也非常信賴關聖帝君的庇祐;可想而知,他們必定如同筆者一樣常常深感關帝廟神明的靈驗。 每年春節期間廟內會舉辦安太歲、點光明燈、改運等宗教儀式,成為許多信徒所重視的年節活動。每當到了廟內所安奉的神明生日時,廟方會提供免費麵線熟食(即壽麵)給附近民眾食用,有趨吉避凶之意。關帝廟在每年農曆元月初一到元宵節,都會在一樓展示廳推出電動花燈展,而燈展的主題呈現了精彩的神、佛傳說。再者,每年也會適度的更新主題,讓花燈得以展現不同的風貌,能吸引更多民眾來觀賞。
事實上,從關帝廟的歷史背景、民俗文化和它帶給現代人的偉大力量,可知關帝廟儼然已成為各行各業,不同社會階層,不同年齡層的人,最強的精神支柱,能在其挫折、焦慮、慌亂、茫然無助時找到慰藉得以安然度過,找到新的人生方向。以下本文就是筆者親身體會高雄關帝廟眾神明的靈驗,而撰文感恩之。此外,筆者也探討對現代道教信仰所應有的認知。最後,筆者因為對英語學習頗有興趣,因此,特地蒐集一些與道教有關的中英詞彙用語,以供讀者了解學習,或許將來某日遇到外籍人士詢問道教或參拜事宜時,還可派上用場。
二、靈驗與感恩
每位虔誠的信徒會對其所信仰的神明持有堅真的信念與常保感恩之心,這必定是曾經親身感受到神明所賜予的福份與靈驗。筆者更是有所體會。記得6年前(民國95年),筆者正在高雄師範大學就讀博士班,攻讀英語博士學位。由於當時一整年且每天都在準備博士資格考試,內心著急地要把數百本書和好幾千筆英文資料讀熟。但是,根本不可能每把每本書和每筆資料都能完全讀完,更不用說能夠把這些書籍和資料完全消化吸收,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每天早起晚睡,整天與書為伍,只有吃飯時間才會到外面走走。然而,有一天中午筆者到武廟路上吃午餐,用完餐後剛好行經關帝廟,心想我以前喜歡拜拜,而來到高雄求學的這幾年忙於讀書,已有一段時間沒到廟宇拜拜,於是就進到廟裡。平時因為準備資格考試,所以內心總是感到煩憂與不安。但是,很奇妙地,當我一走進廟宇內,看到關聖帝君莊嚴的神像,頓時整個心情感到非常的舒坦且越來越不緊張。筆者誠心地告訴關聖帝君當時心裡最擔憂的資格考試,並祈求神明保佑能讓筆者順利通過資格考試。而到資格考試之前,筆者幾乎每當唸書且感到很煩躁的時候,便會到關帝廟拜拜。筆者親身的體驗是每當在祈求關帝君保佑後,內心感到平安與沉靜,此時不論是理解或背誦書本資料的內容,都能過目牢記且歷久彌新。最後,考試之日終於來臨,在考試的前一天,筆者仍撥空到關帝廟祈福以求考試順利通過。而考試當天,走進考場前,雖然筆者內心仍有些許忐忑不安的情緒,但是一進入考場後,心中默念祈求關帝君保佑,緊張的心情馬上就消失了。然而,最令筆者驚訝的是考試題目看似艱深難懂,其實解題的答案主旨就是筆者考前準備所整理出來的重點式內容大意,著實讓筆者在答題上更能得心應手,如行雲流水。
今日,筆者自訴親身感應到的眾神明的靈驗,並將其撰寫於此文中,除了要感謝關帝廟的神明之外,也是為了讓各位讀者能了解關帝廟神明的靈驗,但最主要還是希望能鼓勵讀者們,凡是遇到人生中難以突破的關卡與無法抉擇的事情,不妨親自來到高雄關帝廟,當面向眾神明祈福保佑並指點迷津;筆者相信心誠則靈,且在冥冥之中會有神明傾聽讀者的祈願,且幫助讀者解決任何疑惑。然而,無論如何,最重要是我們每個人本身一定要盡最大努力,若人事已盡,剩下的就要聽天命了。所謂「天助自助者」,筆者認為是自己一定要先盡最大努力來想盡辦法以處理解決所遭遇困難,然後祈求神明之啟示保佑,相信最後不論多大的難處必能得到神明的「天助」圓滿解決問題。
三、現代宗教信仰之認知
3.1 何謂宗教
宗教就是有所宗以教民,有所本以化民,使世人心有所歸,性有所屬,情有所寄,進而安定社會,福利蒼生,傳遞文化,保全民族的一種思想和行為
1. 反宗教者的觀點
2. 一般信徒的觀點
佛雷哲(Frazer J.G.)說「宗教是對超自然和超人間的權威力量加以討好,並祈求和解的一種手段」。現實社會中是存在一些權威力量,比方說老師在課堂上是權威,學生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去討好老師,又如我們的主管上司,當然也是一種權威,這種權威力量在現實生活中是真實的;而宗教的權威力量是超自然、超人間的,不是自然界原有的,也不是人類社會固有的,而我們討好它,對它祈求下跪,怕它處罰我們,降禍於我們,我們願與它和解,以求和平相處。這樣的定義,對某些宗教相當切合,譬如臺灣民間所祭拜的「王爺」和「有應公」,此二者都是亡靈,人們各別稱它們作「王」和「公」,討好它,祈求它,即是視之為一種權威力量。史密斯(Robertson
Smith)他認為宗教有二種定義,分為主觀和客觀。從主觀上來說,「宗教是人對屬於一個或多個超世間、且具有人格的神之知或覺,而根據這個知覺,人與神之間有一種感應」;客觀地講,表現這種主觀知覺的一切行為,如祈禱、祭祀、禮儀、修行、戒律等,就是宗教行為。而牛津字典對宗教的定義是:「宗教是人類對一種不可見的超人力量之認可,這力量控制著人類的命運,人類對它絕對服從、敬畏、與崇拜。」
3. 社會學家的觀點 3.2
宗教的構成要素
1. 有共同的信仰:亦即信徒的主要信仰基本上是一致的。
3.2.2
宗教的構成條件3
因此,不具獨立要件的宗教個體,就不是獨立的宗教。此外,我們崇拜某位神明,需要尊重此神所屬的宗教,切不可以個人的淺陋無知來破壞宗教成規,而導致宗教上的混亂,增加宗教界的困擾。宗教顯之於眾的是寺廟,而傳之於世的則是教義和經書,傳承宗教的人就是信徒。虔誠信徒必須接受宗教教育,受到宗教的栽培經過皈依、傳度、洗禮等入教的儀式過程,而肩負宗教上的責任。而重要的傳道者則是宗教師。宗教師則必須有德行兼優的社會典範。
3.3 道教的源流4
道教是我國唯一固有宗教,主張「遵天法祖,利物濟世」,宗源於皇帝,闡揚於老子,而成教於道陵天師,是稱老黃子學。道教認為「道」是宇宙的本體,先天地而生,故為天地之根,萬物之母,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之母」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6,「無狀之狀,無象之象,視之不可見,聽之不可聞,搏之不可得,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7,都是說明這個道,而演繹這個先天大道偉大造化的宗教,就是道教。道教秉承了黃老有容乃大的精神,尚自然,重謙虛,為而不有,成而不居,進能兼善天下,退則明哲保身,教誨眾人少慾息爭,以清靜無為而臻天人合一。由於道教源流既久且廣,宗支亦多,但仍以積功修德,敬修神人相感的積善派,研證經義,敬修神人相顯的經典派,陰陽易卦,敬神人相應的占驗派,飛符演法,敬修神人相通的符籙派及結丹煉養,敬修神人相發的丹鼎派等五大道派為主流。早期道教則有黃老道、方仙道、太平道及其後之正一、淨明,三茅、閣皂等教派、遼金時期,華北則有全真、太一、真大三大教派之興起,而全真一派又有五祖七真的流衍及南宗、北宗的區分,支流則難以勝計。
道教承襲我國上古宗教思想和祭祀制度,因遵天法祖而倡導崇德報本。故云:「道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祖宗者,類之本也。」
3.4
「理信」宗教與「理性」社會12
此外,複雜的現代科技以及錯綜的現代社會組織,實際上產生更多的「未知」,在這種狀況下即使是高級知識份子也免不了常會憂心忡忡,而想對自己的前途有所預知。因此,我們不該苛責怪有些民眾為了避免繁複的手續而不去醫院看診,卻求之於符水,或者因為種種不順利或在法庭上受到委屈,而去求神問卜,以求神明指點迷津!然而筆者認為我們應當「理信」地求神問卜,便能得以「理性」地解決難題且安然度過人生的窘境。總之,我們可以用理性的標準來認定行為的合理與不合理,我們卻很難用「純理性」的辦法來處理社會現象,特別是有關信仰的問題,更不是那樣直截了當就可以處理的。
現代人由於經濟繁榮、民生富裕,很容易趨向物質化與外在化的生活,而忽略心靈的真正需要;一旦遇到重大挫折,無法辨明生命的意義,可能就走上輕生之途。宗教,尤其是道教,助人建立完整的生死觀,以明確的教義與儀式、戒律,鼓勵人朝向一種高尚而有尊嚴的生活。當然,信仰不能混合現世的欲望,否則容易陷入盲從的陷阱;宗教啟發人「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14,發揮慈悲喜捨的情操,過一個至善的生活。至於宗教對現代人過於緊張與壓抑的心靈,當然也有紓解與撫慰的作用。窮究根本,宗教是肯定人生的意義及價值的,要使人活得更實在、更深刻、更加圓滿。總之,信仰宗教是一大機緣,我們必須理信宗教,時時刻刻要反省在信仰時,自己是否能夠誠心誠意做個名副其實的信徒,是否能夠把信仰的虔誠與善念散佈在人間。 四、結語 宗教總是勸人為善,因此對於善良風俗及公益活動,都會鼎力支持協助,可以說是安定人心也是穩定社會的一股力量。但是宗教並非政治或社會的鬥爭工具,它的目的更為宏遠,理想更為崇高。於是,每當亂世,宗教就成為人心嚮往的世外桃源。信徒也常有類似的自覺與要求。對個人而言,宗教正視人間的疾苦、災難、罪惡,要人啟發智慧,減少造業,修身養性,求得心靈的安頓。然而,宗教並非只是失意者的心靈支柱,或逃避者的心理慰藉而已。它更有積極光明的一面,就是激發世人普遍無私的愛心,視他人為同胞手足,然後在愛的實踐中,成就自我的圓滿人格。信徒所推崇的聖人、先知、成佛者、得道者,都有相似的人格特質,就是信仰與愛心結合,並且把人性最偉大、最有愛心的信念化為普世救人的行動力量,可以揚善罰惡、移風易俗且得以濟世救人。 五、補充
本文是筆者根據自己感受體驗高雄關帝廟的眾神明的靈驗有感而發並以中文整理撰寫敘述之,以期鼓勵同是虔誠的關帝廟信徒能秉持虔誠的信念向神明誠心祈福,相信必能得到關帝廟眾神明的庇佑與愛護,讓日常生活一切順遂,更能添增福報。然而,由於筆者從事英語教學工作,當然無時無刻不斷地充實自我的英語學習,以便精進提升英語能力。以下是筆者在整理資料撰寫本文時,所蒐集到一些與道教神明有關之英語詞彙,希望藉本文能讓讀者能學習到幾個英文辭彙,或許將來讀者正好巧遇對道教有興趣的外籍人士,還可以利用這些單字來做簡單的交談,讓他們對道教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注釋: (本文原刊於《武廟道教文化季刊》第2期,p5~14。)
※ 本站僅登載原著作人所著之文章,不表示任何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