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 業 管 理 與 道 德 觀 念 | |
文 / 木白 功
企業為了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往往會不擇手段的追逐金錢與利益。俗話說:「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但在這樣的人生觀誘導下,為了滿足日益膨脹的物質享受之需要,難免迷失了自己,背「道德」而馳,殊不知自己將要走近斷崖的臨界。人生雖說包含著物質享受,但又不僅僅歸屬於物質享受,因為人還要有點精神。
成功的企業已經把道德規範納入其經營活動之中。企業在長期的經營活動中,為了履行企業的義務和責任,維護企業的信譽和尊嚴,逐漸建立了一些為企業人員共同遵守的企業道德規範,以達成企業在社會上地位的提昇與最高的收益為理想。
《老子》第十七章說:「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其釋文為:最好的領導者,人們察覺不到他的存在,但仍然能夠自發自主的履行自己的義務和責任;其次的領導者,很有領導管理的能力和超強的親和力,人們非常喜歡他更讚譽他的能力;再次的領導者,非常有威嚴,作事也非常正面,但人們亦非常的畏懼他,不敢接近他;最差的領導者,表面上人們尊敬著他,不敢得罪他,但背後竟是一些輕侮他的言語接二連三的在散佈。威信有所缺損,就會導致整個威信架構的倒塌,悠閒著點吧,慎作仗名立言之事。最好是一切事情都辦理妥當了,大家卻說我們是自然而然完成的。
但是,老子所提出的「道」,與上述大有不同,他的論點說明「道」乃生於天地日月之間,它無形無名無聲無味,它獨立長存決不衰竭,不斷地循環運行永不止息,它可以做一切事物的根源。既然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源,它有生滅萬物的法則,因而能了解並能掌握它的法則,即是「與道契合」,也就可以說是得道。所以「道」,它也代表了人類為人的準則與行為的規範。不管您相不相信這個論點,但是問題已然存在,就如同您看不到也摸不到空氣一樣,您確不能否決它的存在。但又如何遵循「道」呢?最簡單的說法即是自然而然為之方法,故謂稱之「道法自然」。
理想的企業應該力圖讓每個員工都得到盡可能最好的照料。這樣的照料不能託付于強權的仁愛,而應通過自然和諧的契合來謀求自身利益的實現,才是符合於老子所說的「道」。
以「道」的這種理念如何維持企業呢?又如何使企業永續經營呢?老子說:「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語出《老子》第七章 )
老子說明了聖人把自己的切身利益置後,反而成了人群的首領;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外,反而更好地保護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不正是因為他對自己很無所謂嗎?這樣反而可以更好地成就他自己。老子又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語出《老子》第六十七章 )
也說老子有三條基本的行為原則,把持它以保證大道得以貫徹執行,第一是柔慈;第二是儉約;第三是不與天下爭得利益之先。這三個基本條件首要慈,也就是要慈悲,慈心下氣恭敬一切。曰慈,故能勇。一般我們把勇敢劃成等號,但在這裡我們分開來作解釋。「勇」即勇於,即可全力以赴,全然的接受,全力以赴和全然的接受某一件事與物;而「敢」的意味較為衝動,不經深思熟慮的判斷一件事與物,也不思考會發生什麼樣的後果。這樣的行為亦容易被激怒,作出無法預期之後果。你「敢」做嗎?這件事你「敢」……做嗎?您如莽撞的答應,就掉落這個陷阱之內了。這說明,只有以寬容忍讓之道維護了系統的諧和狀態,才可以真正調動系統的整體力量去全力以赴。慈能容受眾力之交彙,又可以使人們免於在瑣碎的計較指責中分散精力,所以老子說「慈」,故能「勇」。
無爭,並不是墮落不競爭,而是因為他不與人相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和他相爭。老子所言:「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語出《老子》第六十六章 )
一個企業商品的品質、服務的品質、環境的品質及人員專業的品質都遠超越同業對手時,您的企業已經走向無人與己競爭之目標了,屆時您還爭什麼呢?不需要吧!您已經達到「無爭」的境界了。
※ 本站僅登載原著作人所著之文章,不表示任何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