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 中 講 堂 •••
| |
誦經,就是誦唸經文,是道教齋醮中最普遍常見的一種儀式。一個道教徒在入道後初習儀式時就要學習誦經。《道門通教必用集》稱 :「童子長成,教習音韻。單聲誦念,贊助行持。」其意乃通過誦唸經文,幫助「行持」,有修習道學的意思。所以,誦經是一種最基本的修持法門。本單元以唸誦《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作為示範,並講解在誦經時的儀式與程序,以提供網友可以在家自我修持誦唸。 首先,請您們先聽一遍整個誦經的內容,這段音頻是由四川青羊宮道觀經師班所錄製《玄門早壇功課經》節取的一段經文示範,於下附有唸誦經文的內容,請按下播放鍵開始試聽,我們於後再作分析講解。太上台星應變無停 驅邪縛魅 保命護身 智慧明淨 心神安寍 三魂永久 魄無喪傾 急急如律令(略) 淨口神咒(略) 丹朱口神 吐穢除氛 舌神正倫 通命養神 羅千齒神 卻邪衛真 喉神虎賁 氣神引津 心神丹元 令吾通真 思神鍊液 道氣長存 急急如律令(略) 淨身神咒(略) 靈寶天尊 安慰身形 弟子魂魄 五臟玄明 青龍白虎 隊仗紛紜 朱雀玄武 侍衛身形 急急如律令(略) 安土地神咒(略) 元始安鎮 普告萬靈 嶽瀆真官 土地祇靈 左社右稷 不得妄驚 回向正道 內外澄清 各安方位 備守壇庭 太上有命 搜捕邪精 護法神王 保衛誦經 皈依大道 元亨利貞 急急如律令(略) 淨天地解穢咒(略) 天地自然 穢氣分散 洞中玄虛 晃朗太元 八方威神 使我自然 靈寶符命 普告九天 乾羅答那 洞罡太玄 斬妖縛邪 度人萬千 中山神咒 元始玉文 持誦一遍 卻病延年 按行五嶽 八海知聞 魔王束首 侍衛我軒 凶穢消散 道氣常存 急急如律令(略) 祝香神咒(略) 道由心學 心假香傳 香爇玉爐 心存帝前 真靈下盼 仙佩臨軒 弟子關告 逕達九天 金光神咒(略) 天地玄宗 萬氣本根 廣修萬劫 證吾神通 三界內外 惟道獨尊 體有金光 覆映吾身 視之不見 聽之不聞 包羅天地 養育群生 受持萬遍 身有光明 三界侍衛 五帝司迎 萬神朝禮 役使雷霆 鬼妖喪膽 精怪忘形 內有霹靂 雷神隱名 洞慧交徹 五氣騰騰 金光速現 覆護真人 急急如律令(略) 開經玄蘊咒(略) 雲篆太虛 浩劫之初 乍遐乍邇 或沉或浮 五方徘徊 一丈之餘 天真皇人 按筆乃書 以演洞章 次書靈符 元始下降 真文誕敷 昭昭其有 冥冥其無 沉苛能自全 塵勞溺可扶 幽冥將有賴 由是昇仙都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老君曰 大道無形 生育天地 大道無情 運行日月 大道無名 長養萬物 吾不知其名 強名曰道夫 道者 有清有濁 有動有靜 天清地濁 天動地靜 男清女濁 男動女靜 降本流末 而生萬物 清者濁之源 動者靜之基 人能常清靜 天地悉皆歸夫 人神好清 而心擾之 人心好靜 而慾牽之 常能遣其慾 而心自靜澄其心 而神自清 自然六慾不生 三毒消滅 所以不能者 為心未澄 慾未遣也 能遣之者 內觀其心 心無其心 外觀其形 形無其形 遠觀其物 物無其物 三者既悟 唯見於空 觀空亦空 空無所空 所空既無 無無亦無 無無既無 湛然常寂 寂無所寂 慾豈能生 慾既不生 即是真靜 真常應物 真常得性 常應常靜 常清靜矣 如此清靜 漸入真道 既入真道 名為得道 雖名得道 實無所得 為化眾生 名為得道 能悟之者 可傳聖道 老君曰 上士無爭 下士好爭 上德不德 下德執德 執著之者 不名道德 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 為有妄心 既有妄心 即驚其神 既驚其神 即著萬物 既著萬物 即生貪求 既生貪求 即是煩惱 煩惱妄想 憂苦身心 便遭濁辱 流浪生死 常沉苦海 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 悟者自得 得悟道者 常清靜矣 仙人葛公曰 吾得真道 曾誦此經萬遍 此經是 天人所習 不傳下士 吾昔授之於東華帝君 東華帝君授之於金闕帝君 金闕帝君授之於西王母 西王母皆口口相傳 不記文字 吾今於世 書而錄之 上士悟之 昇為天官 中士修之 南宮列仙 下士得之 在世長年 游行三界 昇入金門 左玄真人曰 學道之士 持誦此經者 即得十天善神 擁護其身 然後玉符保神 金液鍊形 形神俱妙 與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 人家有此經 悟解之者 災障不干 眾聖護門 神昇上界 朝拜高真 功滿德就 相感帝君 持誦不退 身騰紫雲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 文 / 陳柏勳 |